发布日期:2024-11-30 08:21浏览次数:
文/公共文化服务(ID:HLGGWH)
图书馆作为储藏知识信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信息可访问性的场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信息可访问性,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信息可访问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十几年来,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图书馆所拥有的数据已经极其庞大并且数据类型也多种多样。特别是近年来,数据量增加的速度更是以前难以想象的,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大数据的特征九游娱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开启,大数据更是逐渐成为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图书馆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也越来越需要使用大数据作为有效支撑。
对于各大图书馆而言,文献资源的不断丰富和优化是永远不变的工作重点。同时,还要在服务上不断创新,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优质高效的服务源自于对读者阅读偏好的准确分析,从而为不同阅读需求类型的读者提供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未来的业务创新与发展方向,也应该着眼于此。而这些都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目前,图书馆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馆藏知识数据、用户数据与工作数据。
如今的图书馆由于在不断的建设与完善中已然经历了数字化过程,数字化的图书馆占有着庞大的数据库资源、电子书资源、纸质图书转换的数字资源,此外还有各类音频、视频资源九游下载,这些都属于图书馆的馆藏知识数据。这类数字资源总量巨大,并且在不断快速增长中。
用户数据包括问卷调查和用户使用图书馆时产生的交互数据九游娱乐。在大数据时代需要的是全部样本数据,而不是抽样数据,所以传统的问卷调查数据已经不满足大数据的需求。用户交互的数据包括用户到馆使用图书馆资源时产生的交互信息和用户在网上访问图书馆系统时产生的交互信息,包括用户信息、借阅信息、咨询信息、查阅和下载的数据信息、用户访问的入口信息、RFID信息等等。
这类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资源,它们是动态变化的,通过采集分析这类信息就能及时的把握用户的知识信息偏好和阅读需求,及时提供用户所需服务。工作数据则主要包括图书馆内部所有员工在相关工作过程中产生并留存的数据信息。
除图书馆这些自有数据外,图书馆还应该对非结构化的数据建设加强重视,可以与其他数据来源方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采集更多与读者行为有关的数据信息,然后再进行整合处理,补全相关的维度标签,完善用户画像,尽可能地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出读者在阅读偏好和服务需求方面的更多信息。
这样,图书馆便能基于对读者相关行为信息的数据分析,构建智能化的图书馆管理服务平台,让广大读者享受到大数据和智能化设备给他们带来的便利。同时,读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搜索以及整合,进而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读者在对信息进行定制时,可以选择界面方式、服务方式以及资源方式,确保搜索到更加有用的图书以及电子期刊和数据库等。
现在国内外一些大学的图书馆还推出了移动端的APP应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等校内用户都可以直接在手机等移动网络设备上,登陆校内的网络智能图书馆系统。该系统不仅向校内用户提供相关的图书文献检索、图书借阅及费用信息记录查询等相关服务,还会提供相关的电子图书期刊的在线阅读服务。同时,还会采集用户日常的书目期刊检索查询、行动位置轨迹、阅读时段等方面的信息,然后再结合用户的相关注册信息,如性别、身份(教师或学生)、年级、所在学院、专业、职称、职位等方面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完成对用户画像的描绘,了解每位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和阅读习惯。这样图书馆便可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及时补全和更新最受用户关注、被检索和借阅最频繁的相关图书期刊资料,还可以根据每位读者的阅读偏好和专业知识信息的需求,推送读者可能需要或想要了解的各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信息,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除此之外,大数据还能为图书馆构建全新的知识服务引擎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并且在技术应用于管理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反馈信息,如果相关环境发生变化,大数据技术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故障并为图书馆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如今,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阅读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能够进行资源整合和全样本分析的大数据技术必然会不断被应用于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中,成为图书馆业务创新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资料数据来源:科技研究、科技视界、图书与档案)